语言学习中爱的力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3-14 11:25:32

一切都是相对的

“能用奥利维尔的母语故意捉弄他,或者逗他开心,让我感觉很开心。”劳伦·科林斯写道。科林斯的法语越来越流利,和丈夫奥利维尔的距离也越来越近。理解法语,以及法语中正式和非正式称呼的区别,有助于科林斯纠正自己先前对伴侣态度的误解。“我曾经把奥利维尔的沉默看作是一种消极的表现,但现在我从中看出了深切的浪漫和希望,还有不愿过分夸大或过度承诺的态度。”她这样写道。

科林斯在学习法语的过程中有不少顿悟,也有一些新体验和新观点。“对我来说,法语就是我的另一份爱情。”她这样说道。正如她一开始在书中提到的,“我从未预料到法语会重塑我的人际关系,在没弄清楚状况前,我不再总是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看得过于亲密了。”这一改变引发了科林斯的好奇心——学习新语言真的可以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吗?

20世纪中期,随着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的兴起,语言影响思维——即语言的相对论和决定论这一观点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萨丕尔认为:“人(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所处社会特定语言的支配。"

后来,人们对该理论的推崇逐渐衰退——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的语言普遍论,用孩子也能轻松学习任何语言这一事实驳斥了萨丕尔的观点,而语言学家和认知科学家史蒂文·平克(Steven Pinker)在1994年出版的著作《语言本能》(The Language Instinct)中,进一步完善了乔姆斯基的观点,他认为语言是人类的一种先天本能,而非社会文化的产物。

然而近年来,”新沃尔夫主义“(neo-Whorfianism),一种语言相对论的简化版在一些学术圈内颇受欢迎。该流派认为,不可翻译单词的存在——诸如“Kummerspeck”(德语,指因伤心悲痛而饮食过量,体重增加)和“hygge”(丹麦语,指舒适惬意的生活状态)——并不意味着讲该语言的人看待世界的眼光多么不一样,而是意味着,由于所讲语言、在哪里讲,以及对谁讲有所不同,我们对各种事物的着重点也有所差异。

该理论甚至成为了最近上映的影片《降临》(Arrival)的基调。电影中,艾米·亚当斯(Amy Adams)饰演语言学家路易丝·班克斯博士(Dr Louise Banks),美国军方派她前去解密降临在地球上的神秘外星生物的语言。这些外星生物名为“heptapods”,他们交流时所用的语言表明,他们是以一种完全非线性的方式来看待时间的。

语言学习中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