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庄严凝重的饕餮纹
饕餮 (tāo, tiè音涛帖) 纹又被称为兽面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多年前良渚文化的玉器上,到商周时期大量运用于青铜器上。饕餮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它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张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传说饕餮是东海龙王的第五个儿子。
饕餮纹一般以动物的面目出现,具有虫、鱼、鸟、兽等动物的特征,由目纹、鼻纹、眉纹、耳纹、口纹、角纹几个部分组成。面目结构较鲜明。正是利用这些特征,将人们引到了一个神秘的艺术世界。
图20
海昏侯墓中的饕餮纹,装饰在玉器上主要有玉剑格、玉剑璏(图20);装饰在青铜器上主要有青铜错金银轴饰件和轭饰件(图21)。此外,出土的青铜壶、青铜罐上,铺首衔环处也是十分标准的饕餮纹(图22)。
图21 图22
观察海昏侯墓中的饕餮纹,结构严谨,制作精巧,境界神秘。一改早期饕餮纹狰狞、凶猛与恐怖的形象,增加了庄严、凝重与亲和。这是青铜器晚期装饰图案的特征之一,既有敬天法祖的寓意,又有衣食无忧的心境。
№.7 飞向仙境的羽人纹
羽人,顾名思义是身长羽毛或披着羽毛外衣能够飞翔的人。《山海经》、《楚辞》、《庄子》、《论衡》、《淮南子》、《列仙传》等历史文献都提到过羽人。王充在《论衡》中称“身生羽翼,变化飞行,失人之体,更受(爱)异形。”中国的羽人不同于西方的天使。羽人纹的造型有时是鸟首人身,有时是鸟身人首,背生双翼,体生毛发,是一种人与鸟的糅合物。
海昏侯墓中的羽人纹集中出现在贴金箔的漆盒上。一处是羽人正在追逐梅花鹿,另一处是羽人已经骑到梅花鹿上奔跑(图23)。羽人身上的毛发相当清晰,充满动感。
图23
西汉时期崇尚神仙的风气盛行,人们渴望死亡后,灵魂飞向神仙的极乐世界。而羽人因身有羽翼能飞行,又能乘神龙、神凤、神马、神鹿飞升,因此羽人纹大量流行,经常出现在汉代墓室的画像石以及各种随葬品中,寓意身后能够羽化升天,继续享受神仙世界中的天伦之乐。
№.6 引导升天的朱鸟纹
海昏侯墓考古发现,刘贺内棺棺盖上有残留的漆画,为云气纹或卷云纹。在棺盖南部的中央,镶嵌着一只站立的神鸟,昂头、展翅、束尾(图24)。有关专家判断,这是一只能够飞向太空的朱鸟纹。朱,是红色,代表火。朱鸟,可能也属于传说中的太阳鸟。诺大的棺盖,只有一只朱鸟纹孤零零地摆在那里,或许有些不够协调。其实,这正是突出了棺椁的主题: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充满了大片大片的云气纹和卷云纹,而一只翩翩飞舞的朱鸟正在迎着北斗的方向飞翔,引导着墓主人踏上升天之路。
图24
与其他鸟类的纹饰相比,朱鸟纹最大特点是尾巴不分叉,紧紧束在一起。这与棺盖上的图案相吻合。另外,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错金银当卢上,不仅有人们常见的两只凤鸟纹,还有一只朱鸟纹(图25),两者形象差异很大。可见,凤鸟与朱鸟不是一种神物。这只朱鸟完全罩在太阳的光环里,正在振翅高飞。它要飞到哪里去呢?
图25
古人的空间概念,除了东南西北外,还有上和下,称为天地六合,因此是六维空间。从当卢的纹饰中可以看出,凤鸟代表的方位是南方,而这只单独飞行的朱鸟,前进的方向是向上,是升天,是引导主人到由西王母主宰的那个神仙世界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