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充满霸气的虎纹
虎是兽中之王,虎纹作为吉祥纹饰,代表着威严、凶猛、力量和意志。海昏侯墓出土的玉具剑上的剑格和剑璏,基本上都是用高浮雕镌刻的虎纹(图29)。有的是一虎,有的是双虎,还有
图29
的是子母虎。虎纹配在玉具剑上,增添了宝剑的威严。再有,在漆盾牌上用红、黑两种颜色清晰地画着大幅的虎纹,一只卧虎怒目圆睁,大张血口,外露獠牙,好似咆哮一般(图30)。盾牌虽然是防御性的武器,但有这种凶猛的虎纹作装饰,带有避邪的作用,无形中增添抵御敌人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海昏侯墓中的虎纹形象十分逼真,特别是内棺出土漆盒上的贴金虎纹(图31),两只老虎刚刚下山,警惕地环视着四周。虎头、虎身、虎尾,各个部位比例恰当,结构合理,动感十足,称得上是汉代吉祥纹饰中的精品力作。
图30 图31
前面多次提到,白虎与青龙、朱雀、玄武一道,组成古代的四神灵,因此在韘形佩上,在当卢上,在白玉带钩上,四神灵的纹饰总是在一起,具有指示方向的寓意。白虎居右为西方之神。青铜鎏金辕首、青铜错金银当卢、青铜错金银衡饰件轴面,都画着白虎的纹饰,毫无疑问,它们代表着西方。
№.2 神奇莫测的天象纹
在以往考古发掘的汉代吉祥纹饰以及汉代画像石中,反映天象的纹饰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具有宗教信仰的寓意,而且反映着当时的天文观测水平。海昏侯墓也不例外,在出土的黑色贴金箔漆盒上和贴金箔漆奁上,都发现了不少等腰三角形的组合纹饰(图32),它们的顶角均为135度左右,两个底角分别为22 5度左右,如同一个大屋顶。而远古时期的人们正是把地面上的天空看作是一个巨大的屋顶。民谣:“天似穹庐,笼罩四野。”穹庐,就是圆形的巨大屋顶。太阳、月亮、星星、云彩都笼罩在这个巨大的屋顶下面。因此,等腰三角形内的各种几何纹饰,都应当与天空中的星象有关。据此,笔者推测出这幅金箔天象纹应当是《日全食发生过程图》。拙文《破译海昏侯墓埋藏二千多年的神秘符号》作了详尽的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图32
值得注意的是,在能够辨别的14个相似的金箔三角形中,天象纹都不尽相同,差异较大。由于未见实物,而照片又比较模糊,因此难以判断。但极有可能与日、月、星等特殊的天象有关。而把这些特殊的天象用几何纹饰的形式记录下来,反映出古人崇敬天帝、崇拜神仙的思想观念。
№.1 气势磅礴的龙纹
龙纹,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吉祥纹饰之一。因为炎黄二帝就是上古以龙为图腾的部族联盟首领,他们把龙视为保护神。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龙逐渐成为各民族儿女共同崇拜的图腾,深受人们的喜爱。著名的叶公好龙的故事就出自于汉代。时至今日,我们常说自己是“龙的传人”或“龙的子孙”,正是古代图腾观念的传承。
《说文解字》中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可见龙是能屈能伸的祥瑞之物,尤其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在海昏侯墓的吉祥纹饰中,龙纹最多也最精,其中一件红色漆盘的中央,黑色地子上用红漆描绘着一幅团龙纹(图33),三条盘龙相互衔接,遨游天空,中间有日月星辰相伴,周边有风雨云朵相随,构图之巧妙、线条之精致,色彩之艳丽,都是前所未见的。一般地说,团龙纹起源于唐代,至宋、元、明、清,被广泛运用于瓷器、家具、丝绸上。而这件团龙纹漆盘,则把团龙纹出现的历史向前推进到西汉。
图33
进入封建社会后,龙便成为皇权的标志,龙纹也有了帝德天威的寓意。汉高祖刘邦本是一介布衣,但《史记高祖本纪》中硬说他是其母“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即刘邦之父)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这就是说,刘邦为真龙天子,统治天下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汉宫中从殿堂帝苑到服装器皿,都充斥着龙纹。海昏侯墓出土的一套青铜错金编钟,将汉代的龙纹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套编钟疑似汉宫之物,包括钟架的套头、纽钟的钟身,都布满了各式各样的龙纹(图34),并且成双成对。粗粗计算起来,整套编钟共有140对龙纹,真可谓飞龙荟萃,洋洋大观(图35)!在大型的乐器上雕刻如此众多的龙纹,无疑蕴含着“天授神权”的政治含义。
图34
图35
此外,在汉代,龙还被誉为东方之神。青龙纹总是与白虎纹、朱雀纹、玄武纹一起出现,带有指示方位的作用。比如青铜错金银当卢中的双龙交尾纹(图36),便是最突出的代表纹饰。
图36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海昏侯墓中的各种龙纹形象,与后世的龙纹有很大区别。其一是面目祥和,没有狰狞可怕的模样;其二是嘴上无须,身上无鳞;其三是头上长冠而无锐利的尖角;其四是全身长有四足,每足只有双爪。这些特征更加说明最早的龙纹更多地预示着美好和吉祥。
海昏侯墓中古典的吉祥纹饰,是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应当重视、保护、利用和开发。
所谓重视。就是要把海昏侯墓中各种器物上的吉祥纹饰,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重视起来,组织专家学者从历史、哲学、宗教、人文、美术、民俗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多学科的系统研究。要像研究绘画、文字、雕塑一样,开展对于中华传统的吉祥纹饰研究,弄清它们的来源与传承,继承与发展,特别是蕴含在其中的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使这些古典吉祥纹饰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所谓保护,就是把海昏侯墓发现的这些吉祥纹饰,看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国宝。要对各种吉祥纹饰逐一进行提取、拍照、测绘、登记,记录其基本特征,申请最高级别的知识产权专利保护,纳入到中国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要禁止未经许可任意滥用海昏侯墓中的吉祥纹饰,特别要禁止那些赢利性、商业性的炒作和使用。
当然,重视和保护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希望有组织地选择那些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典型意义的吉祥纹饰,进行广泛宣传,把传统的民族精神融入其中。可以通过办展览、开讲座、出图册、拍影视等方式,向大、中、小学生进行宣传,使这些吉祥纹饰如同象形文字一样深入人心,成为中国文化符号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海昏侯墓中选择最典型的吉祥纹饰,作为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的商标,从而赋予它们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应全面评估开发吉祥纹饰所带来的巨大商机和市场价值,使知识产权保护与市场开发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人文价值的统一。
2017年3月8日
本文摘自王金中著《 管窥汉代文明之光——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探析》
本文参考资料:《史记》、《汉书》、《中国巫术通史(高国藩)》、《中国青铜器图录》、《汉代墓葬艺术考》、《中国美术考古研究》、《中国吉祥图案》、《考古2016 7》;《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展板说明、近期报刊有关新闻报道。
图片来源:《五色炫曜》、《惊世大发现》展览,首都博物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