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现实主义传统,做有温度有价值的电影创作者

作者:郑中砥 来源:中国电影报
2018-06-11 09:49:32

“互联网+”背景下观众需要什么电影

在年票房不断攀升的产业发展过程中,中国电影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一是不断放开进口片数量;二是观众的口味在变,寻找与观众对话的有效途径是电影创作者们面对的直接挑战;第三,互联网的挑战正铺天盖地而来。

当前是4G时代,4G+和5G都在开发之中,到了5G时代,一部电影的传输速度会有质的飞跃,传输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以华为为首的国产手机供应商对4K手机屏幕的研制也正在进行中。在“互联网+”的大挑战下,观众还是否能够走出家门、走进影院成为一个问题,影院大银幕的魅力是否能够与移动终端小屏幕进行对抗?面对这些挑战,多数电影人态度仍比较乐观。

青年导演王放放认为互联网改变了国人的生活方式,反而促使着观众走进影院进行电影社交,“互联网让国人生活变得便捷,尤其是电商平台的发展,国人外出购物的活动习惯已经渐渐降低,但人总是要外出的,其他的一些社会活动渐渐被互联网屏蔽掉了,看电影变成一个外出的主要原因。即使手机清晰度再高,人也仍需要外出,需要一些集体进行的社交活动。中国电影票房之高,是互联网改变人类行为的结果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影法规的不断完善,盗版绝迹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基于这种积极因素,演员黄晓明并不担心电影会被取代,“影院观影始终比移动端观影时间提前,第一时间看到最新鲜的影片,同时爱热闹的年轻人聚集起来进行社交活动,走进影院集体观影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活动形式。”

《傲娇与偏见》导演李海蜀感慨于当前社会变革速度太快,同时认为很难预判观众到底喜欢什么,“互联网技术革新让这个社会每三个月就有很多改变,观众也随之变得很快,很难预判现在的观众到底喜欢什么,创作者一方面要遵从自己的心,另一方面也要看现在的年轻人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真正去走近他们,多跨界学习。”

坚守现实主义传统,做有温度有价值的电影创作者

《缝纫机乐队》导演董成鹏在一场场路演中发现了观众观影习惯的变化,“当节奏稍微慢下来,或者有谈爱情的时候、叙述性的时候、只要不是强刺激的时候,有些观众就会拿起手机。观众集中注意力不像手机不普及之前看电影,不仅是电影传播产生了变化,观影的习惯也产生了变化,我们未来制作电影的时候需要考虑这种变化。”

好莱坞电影已经给出了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最好方式,强情节、强叙事、强视觉刺激。《烈日灼心》导演曹保平认为:“强烈的叙事和非常高的叙事技巧建立起来的叙事系统在今天的电影市场里面其实显得很薄弱。提高我们自己的电影叙事能力和电影叙事手段,也许是留住观众、保持观众注意力的一个必须条件。”

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新环境中准确把握观众的喜好,几乎是一个无解的难题,连创造过第一部国产影片“10亿+”票房纪录的导演徐峥也表示“拿不准这个市场了”。

事实上,对于聪明的创作者来说,一味想要把握观众不如选择把握自己,引领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