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烨戛纳长盛之谜:寂寞行者的爱情"私电影"

长盛之内因:个人爱情与中国历史现实的碰撞

娄烨作品梳理

正如前面说的,娄烨的作品在第六代里一直不是最出色的,同时也不出挑。刻薄地说:你要知道他原先的起点,那才能看出他的进步。

上世纪90年代,第六代的领军人物是张元和王小帅,他们的作品粗粝得得砂子一样。尽管多年以后,人们觉得第六代导演无非是一个名称噱头,没有了下文。但在当时,第六代导演却有共同的标签,那就是和第五代导演全然不同的镜头语言、走独立制片和海外推广路线、背负着禁片和地下电影的骂名……当时,身为第六代一份子的娄烨交出了两部作品:《危情少女》和《周末情人》。

摸索到成名:《危情少女》《周末情人》《苏州河》《紫蝴蝶》

《危情少女》是一部恐怖片,娄烨跟其他年轻导演一样,始于偷师现学,从德国表现主义到希区柯克的悬疑惊悚片,恨不得把在电影学院学到的东西都塞到片子里去。作为一部类型片,它注重商业娱乐性,但在作者性上,除了比较关注女性以外,似乎还难以寻觅往后娄烨作品的影子。而放在今天来看,摇滚、同志、都市、魔幻……崩坏过后的无病呻吟和半死不活,所有后来观众对第六代的猜想和揣摩,《周末情人》统统收集了。对分析者来说,《周末情人》开始了娄烨的城市志计划,他对上海等中国都市的爱完全掩饰不住,也给日后作品定了一个情感的基调。

到了声名鹊起的《苏州河》,也就是常说的看一个导演,只需要看他前三部作品,娄烨终于确立了自身风格:自白、沉溺、文艺腔、都市爱情、深沉忧郁的主人公还有摇晃的手持摄影。影片某些地方看得出其他大师影响的影子,但在更多地方,娄烨已经明确自己看待世界的方法:他一边讲述个人化的爱情故事,一边观察着中国的现实社会,寻找着历史遗留下来的踪迹。

对观众来说,很多人通过《紫蝴蝶》正式认识了娄烨,然而对娄烨来说,《紫蝴蝶》的出现却是一个退步。《紫蝴蝶》以一个奇情故事出现,有章子怡的加盟,然而娄烨却远离了他熟悉的现实。尽管还是湿漉漉的爱情,还是有猛烈的情欲迸发,可影片整体却出现了巨大空洞。当年它出现在戛纳电影节,并不成功。

中流砥柱:《颐和园》《春风沉醉的夜晚》《花》

直到《颐和园》,娄烨终于捕获了想要的命运与历史的碰撞,也正是因为这部电影,娄烨的个人创作道路迎来了剧烈的变动。对批评者来说,他们觉得《颐和园》不过是在重复着性与政治的陈年主题,欧洲电影早在六七十年代就拍光了。再不然就是等到年老了,像贝托鲁奇那样回味一把。对支持者来说,《颐和园》不仅大胆地还原了历史,而且把历史当成了老旧的床单,它留出近一半的篇幅来描写那代人的生活失败和情感失落。即便坊间舆论说,没有了青春舞曲的后半段比较失败,然而对电影来说,后半段才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那种走失迷茫以及放逐自我的流浪,确实令人心颤。

《颐和园》直接让娄烨被禁止拍片五年,它入围戛纳后,又有消息说迫于各种原因,后来退出了竞赛评选,所以一无所获。由禁片带来的新闻再一次让娄烨成为了头条人物,《颐和园》的敏感并没有令社会解冻,然而它却促使一批人重新反思中国电影和整个第六代。自此以后,娄烨开始了黑夜潜行,这一切,同样跟戛纳大有关联。

而就像是一种巧合,娄烨直接把黑夜用在了下一部电影的片名:《春风沉醉的夜晚》。在有关部门看来,这依然又是一部技术不合格的电影,然而它所呈现的情感关系,跟结尾的纹身一样,化成了主人公的身体记忆。这部偷偷摸摸拍摄的电影,讲述了一段见不得光的爱情,表现上它远离了主流人群,实质上,它又深深地刺入了当代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即便不是同性恋,即便没有追踪和情杀,可电影里呈现的南京,它看起来竟是那样的真实。这种真实不会出现在中国的电影院里,在第六代导演的片子里也几乎绝迹,影片拿下了最佳编剧奖。

到了《花》,娄烨依然在书写个人爱情,只不过,这一回是搬到了异国他乡。某种意义上,《花》是一部娄烨拍摄的法国电影。可能受到这样的影响,《花》的情欲喷薄,引发了轩然大波。再到《浮城谜事》,娄烨真是几经沉浮,他又走到了变动的关口。这部电影可能是与过去的割裂,也可能是一次换装变身。

编辑: 秦元元 标签: 娄烨戛纳 电影节颐和园浮城谜事 入围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