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谈《富春》:希望知道错在哪
■ 导演语录
拍电影讲究所需、所长、所好。所需是:中国电影拍摄规模太小,老是拍国内、拍古装,我就拍新的、规模大的;所好是:我是追求时尚的人,我把二十年的嗜好装进去了,在这方面用力比较多,另外我有多年操作晚会的经验,电影里也用了些晚会的灯光;所长是:涉及的东京、迪拜、杭州等地,我要协调各种社会关系,我比年轻导演多一点社会资源。
中国(电影)历来重文轻商,舆论比较扶持文艺片,其实也没错。我这个片子第一属性是娱乐,就是爆米花的电影,我从没说过我的电影有使命感,只是希望通过不同的方式给观众特殊的刺激。我现在有点于心不安的是观众的愤怒,你可叫它“奇观片”“梦游片”,说它是“神剧”“奇葩”也可以。
■ 导演答疑
逻辑不清?
答:我不是大师,我宁可保留强刺激。
我作为主要的编剧,要负责。这不能完全归咎于先有商业计划后有剧本,有一部分是因为想要融进太多东西。我也想让故事清晰,但整体会平淡。既有刺激又有逻辑只有大师能调节好,我不是大师,我宁可保留强刺激。电影剪过很多版本,请香港剪辑师剪的版本逻辑很顺,上映后或许吐槽的人会少很多,但看的人也会没了,强刺激也造成电影的某种特色。
植入太多?
答:有些不仅要倒付钱,还要求对方。
植入广告占投资比重很小。有些不单单是为了钱,比如拍空客A380,还要付对方钱,以及付阿联酋航空公司2万欧元安保费,他们还要求我必须露LOGO。空客公司的想法我懂,飞机又不是卖给观众,是卖给航空公司的,花钱植入到电影里没啥用。很多人说我给迪拜做广告,但我也是求他们让我来拍。杭州那个世纪酒店是我托人帮忙,后来花钱才租下来拍的。特工大片怎么可能没有车,不用奥迪总会用其他牌子,片中很多奥迪跑车是我花钱租来的,只是说奥迪总部给拍摄当地的4S店压力。有些是躲不开的,比如电脑就不是植入广告,但拍摄时怎么也绕不开LOGO。
接轨国际?
答:用“东方魔女”等元素来测试市场。
《富春》是在探索中国电影市场现阶段可以承受的“大片”,超过这个上限不是赌博是送死,你看《画皮2》投资也在2000万美元左右。在中国,要拍真正的大片,必须要有国际市场做后盾。以前唯一的可能性是古装、武侠,现在这条路走不通了。《富春》里我做那些东方魔女的东西,就是测试国际市场的尝试。我用了很多西方的近身肉搏、刀枪棍棒,让性感女孩打得很花哨、风花雪月,都是刻意做的尝试。华语电影里以前的那种“打”在国际市场上已不新鲜,一些中国女性的绝活还没有被充分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