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文学的“正名”:
2014年通俗文学态势迅猛,同时也呈现出与主流精英文学融合的发展态势,亦具备为通俗文学“正名”的倾向。
以往的文学评论很少涉及通俗文学,事实上它正在我们的文学版图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通俗文学的评价,我们需要创造新的阐释模式。
高媛:2014年通俗文学创作仍维持迅猛态势,推理悬疑、科幻、武侠、玄幻、言情等不同类型作品都有不少新作诞生。同时,2014年的通俗文学发展呈现出与主流精英文学融合的发展态势,亦具备为通俗文学“正名”的倾向。
首先,通俗文学作品进入主流文学期刊视野,发布渠道得以拓展。《人民文学》杂志在今年4、5两期相继刊发了武侠小说辑与网络小说辑,作品涵盖武侠、科幻、言情等多个通俗文学类别。《上海文学》杂志在今年第8期发表了悬疑作家蔡骏的作品《北京一夜》。通俗文学发布实现网络平台、通俗文学期刊、图书出版市场以及主流文学期刊并存格局。其次,通俗文学也正以奖项的形式确证自身的评价标准:首届“这篇小说真好看”类型文学奖颁布,科幻、推理等专项类型文学奖也在延续。
王德威曾在《被压抑的现代性》中指出,在晚清,类型小说指向四种交错的话语,即欲望、正义、价值以及真理(知识)。今天的通俗、类型文学在文本内涵以及话语指向上仍与上述四者具有内在一致性。言情作品满足女性读者对于人类情爱的美好想象;武侠以及玄幻作品帮助男性读者化身英雄;侦探作品以悬念指向真相,又落脚于“善恶有报”这一永恒主题,实现读者的正义愿景……凡此种种,使读者将自身代入各类型的不同角色之中,获得阅读快感,同时实现对正义、善恶、公平等基本伦理价值的不断确证。
李壮:说到类型文学,今年无疑是“科幻大年”。《超体》《星际穿越》等电影热映,科幻作家刘慈欣推出《2018》《时间移民》两部中短篇小说集,加之“三体”改编影视剧等消息,将科幻文学推成了一大热门。在儿童文学界,金波、高洪波、葛冰等儿童文学作家靠拢流行题材,出版了一套《植物大战僵尸》,要“用儿童文学的高品质、真善美、精气神改编动漫、卡通、网游”。作者阵容很强大,艺术品质与题材噱头兼具,但市场反应似乎不如预期那样热烈。
张柠:以往的文学评论很少涉及通俗文学,事实上它正在我们的文学版图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往我们要不就是用通俗的传播效果来论证它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要不就是用传统的精英文学的标准否定它,这样二元对立的评论标准实际上都是不适合的。我们需要创造新的阐释模式。
2014年可以视为为通俗文学正名的一年。发布渠道、出版市场、主流媒体,三个渠道都开始关注它,我们发现所谓“通俗文学”的一批作品实际上文学性很高;传统的所谓精英文学作家,包括刘心武、刘醒龙、雪漠,他们也在利用通俗文学、类型文学的方式来包装他所谓文学性的东西。因此通俗文学其实解决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文学传播和文学阅读的问题。并不是越深刻越古怪就越好,博尔赫斯就反复强调通俗文学在当代叙事困境中的意义。
通俗文学之所以一直遭到打压,是因为我们的阐释模式有局限性。我们认为只有文艺复兴一脉下来的人文主义文学理念才有意义,其他的都没有意义。实际上,通俗文学和精英文学的区别,主要在于它的叙事模式,前者强调叙事的独创性或者叫叙事的探险,后者强调叙事的重复,比如:爱情小说的得失、武侠小说的输赢、财经小说的盈亏、侦探小说的隐显等。传统的精英文学认为这种简单的模式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所推崇的是不确定的叙事,整个小说就是一次冒险,就像《荷马史诗》里的英雄旅程,显示出人类选择、应对和战胜的过程。但是不是一定要这样呢?
所谓“被压抑的现代性”的观点,与通俗文学的情况也是符合的。晚清以来的诸多“现代性”经验,被“启蒙”和“革命”等少数宏大语汇所压抑。这个被压抑下去的现代性要重新出现,网络为它提供一个平台。网上的很多观念与我们也不太一样,我们以人文主义为核心,这实际上是“人类中心说”在文学艺术上的一个表现形式。“绿色和平组织”或“动物保护协会”就不认可这个观点。因此,我们不可以用精英文学来打压通俗文学。类型文学也罢,通俗文学也罢,网络文学也罢,这个话题的知识谱系胀破了传统人文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