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文化  >  影视  >  电影资讯

揭秘“偷票房”手段 业内呼吁邀第三方监督

揭秘“偷票房”手段 业内呼吁邀第三方监督

网友展示偷票房手段

从2010年著名导演陆川在微博上自曝票房被“偷”几百万元,到《大笑江湖》和《赵氏孤儿》的换票之争,再到近来热映电影《武侠》遭遇“错票门”,“偷票房”现象既是影视圈内的潜规则,也成了很多电影出品人的隐痛。为追名逐利,不少电影从业者不惜冒风险“吹票房”、“虚报票房”甚至“偷票房”,他们好像不是在拍电影,而是在玩票房数字,一股“票房GDP主义”歪风正充斥着电影圈。

换票于无形

“偷票房”现象屡屡出现

由于分成比例不同等各种原因,目前“偷票房”惯用的一种手段是“偷梁换柱”:假如你去看A电影,电影院给你一张B电影的票,拿着B电影的票你可以去看A电影,但这样一来,票款算到了B电影头上,A票房就差了。

今年7月4日,电影《武侠》在全国正式公映的第一天,先后有两位网友通过微博爆料,肇庆金逸影城给到观众手里的电影票,打印的却是另一部影片。其中一位网友还贴出影城工作人员手工修改的票根为证。随后,鞍山、大连、巢湖等地的网友,也相继传出《武侠》“被出错票”的现象;此外,根据网上流传的视频显示,石家庄某影城让观众用电影《赵氏孤儿》的票去看《大笑江湖》,造成虚假票房;更有一家门户网站日前的一项调查表示,《狄仁杰》票房被偷了3000万元。

面对愈演愈烈的“虚假票房”现象,院线通常给出的解释是出错票或者观众临时变更观影需求。“在影院工作的过程中,我并没有经历过类似的情况,也是从网上了解到这种情况,可能是影院在操作上出现了失误,我相信全国范围内的绝大部分影院不会出现这种情况。”首都电影院副总经理于超解释道。

对于制片方来讲,“被出错票”和“被换电影”等现象都是无法查找和证实的,往往最终不了了之,“很多地方有这种现象没法"坐实",没有消息是确实能够明确认定哪部电影偷了票房,没法证明偷票房之实,只能说都是有偷票房的嫌疑。”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索亚宾表示。

不过此前著名导演陆川对于“偷票房”现象的大胆披露,却让众多猜测纷纷有了答案。陆川去年在自己的微博中提到,在某次全国影视相关会议上,某导演吹嘘自己的“主旋律”电影居然赚钱了,让他非常想把茶杯隔空丢去,“您那"主旋律"票房是靠"偷窃"我电影几百万票房得来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报道

编辑: 袁贺娟标签: 票房 收入 偷票房 武侠 赵氏孤儿 院线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哈里与梅根亮相都柏林街头接受民众欢迎 伊斯坦布尔遭炸弹袭击 至少11死36伤(图)
“复兴号”“试跑”杭黄铁路 大雪节气前 新疆库尔勒孔雀河现美丽冰凌
北汽集团徐和谊:以大开放深融合迎接未来 促就业15条惠民生稳预期 前10月新增就业1200万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