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在 1989 年写作的《超新星纪元》是一部试图向主流文学靠拢的作品
B=记者 L=刘慈欣
没有不请自来的灵感
B:《三体》让你达到创作的巅峰状态,可以这么说吗?那么,你还能再创造一个高峰吗?
L:我不知道。只有作品发表出来,和读者面对面,我才能知道大众的反应。我自己觉得还是有希望再创造出一个高峰的,但那也只能是一个希望而已。
B:你对很多科幻迷来说,是个“神一样的存在”,你的“神一样”的灵感是怎么来的?
L:你可能想象不到,其实灵感的产生极其困难,别看《三体》一个创意接着一个创意。我没有那种不请自来的灵感。灵感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沉重的历程,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来。
B:你说的“极其困难”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L:能想到就想到,想不到就想不到。从《三体》系列的第三部出版到现在为止,我想不出一个让我满意的创意来,想不出一个能让我兴奋起来的构思。我每天用大量的时间去想这些,包括我刚才从成都回来,坐飞机也在想,没有任何让自己兴奋起来的想法……
B:所以,创作有时对你来说是很痛苦的。
L:不是有时候,而是大部分时候。科幻创作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有天你真正得到灵感,那种幸福感是无法比拟的,但是那种时候十分的少。《三体》出来之前,我确实觉得这个灵感能够产生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而且是以前没有过的,那个时候最兴奋了,之后就都是力气活了。写出来以后,书卖得很好,评论也很好,我很开心,但这种快乐跟收获灵感的快乐不是一个档次。这种感觉很难形容。但灵感这东西就是这样,或许明天一觉醒来就有了,或许到死也不会有,这完全可能。
B:那你会焦虑吗?
L:会,会睡不着觉。
科幻创作应该遵循“铜钱”的原则
B:你会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吗?
L:在意,当然。
B:赞美的先不说了,批评的呢,你怎么看待?
L:批评的,要是对的,就会吸取;要是不对,就不理。但是对别人的评论,我有这么一个原则:我由一个科幻迷变成一个科幻作家,科幻在我的心里有一个核心理念。就像有人会问我,科幻创作应该遵循一个什么样的原则,我说遵循“铜钱”的原则,不是说我掉到钱眼里了,铜钱外圆内方,外圆的意思是说我们的表现手法应该多种多样,灵活多变,适合读者不同的欣赏取向;内方就是我们对科幻应该有一个核心的理念,这个理念是一个底线,不能突破,它也是一种文学体裁存在的依据。
B:你理解的科幻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L:在科学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力。科学是科幻的灵魂。这不是每个人都承认的理念,很多作品也并不遵循这种理念,但我自己的创作和我喜欢的作品都是遵循这种理念的。
B:那你认为科幻的写作应该至少循着科学发展的路径吗?
L:科幻文学发展到现在,也很丰富多彩。《安德的游戏》的作者卡德就说过,现在包括科幻在内的各种类型的文学都被评论家们造了好多个笼子,他认为你属于哪种类型的文学,就把你关到相应的笼子里,科幻的笼子也关了一大帮人。关进去后,评论家们就不管了,就算你是科幻了。所以,现在科幻文学之间的差别是相当大的,各种各样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