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的游戏》的作者卡德说过,现在包括科幻在内的各种类型的文学都被评论家们造了好多个笼子
B:有人评论你的科幻写作,说是“刘慈欣一个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拉到世界的高度”,你自己怎么看?你觉得你和其他用中文写作的科幻小说的作家们之间的距离有这么大吗?
L:看从哪方面说。要是从影响力上来说,绝对有距离,这个大家都看得到。《三体》出来以后,我们都期望它能带动科幻创作的发展,但《三体》最后一部出版到现在已经三年了,一部影响力超过它的长篇都还没有出现,所以这个差距—我不用谦虚—的确很大,不是一星半点。
但要从作品的质量上来说,这个差距就没有那么大了。我个人觉得现在很多作家的写作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至于这些作品的影响力为什么没有《三体》大,原因很多,比如读者的欣赏取向,出版商的宣传力度,更主要的是机遇,就像互联网上有很多莫名其妙的词一下子就流行开了,有时候文学作品也是一样,它可能赶上一个神秘的机遇,自然而然就有一个正反馈的效应在那里,变得影响力很大,这一点我还是很清醒的。至于说到世界级的高度,中国科幻作品的整体水平其实是比较低的,它的发展的成熟度和美国科幻文学发展的成熟度相差很大,鸡窝里飞不出金凤凰,最多飞出比较优秀的鸡。
总的来说,我把这种评论看成是一种鼓励,但不能当真。
B:那你怎么看在科学技术上我们和西方的差距,或者具体说在创意上?
L:我们只能和我们后面所能达成的进步相比,没有办法和技术巨人相比。三次工业革命,他们都抓在手里,但我们一次也没有抓住,现在那帮公知,什么都要和别人比,然后再贬低自己,那样很让人厌恶,也是一种很蠢的思想。就像我们每一个人,先要战胜自己,然后再去战胜别人,别人有别人的条件,我们有我们的条件,我们在不断进步就行了。我们的基础就摆在这里,我们有沉重的负担,刚刚脱离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从科幻的角度看,中国的未来是很神奇的,充满了不确定性,充满了希望和挑战。但在西方的主流文明中,这种神奇基本上都已经消失了。
上帝很可能是个糟糕的工程师
B:那你会认为宗教跟科学是并行不悖的吗?写作中,你会需要借助信仰的力量吗?
L:所有的宗教本质上都是无神论。人们总是说科学最后会走向宗教,其实正相反,所有的宗教都会走向无神论,举个例子,比如说整个宇宙有造物主,有创造者,在科幻中描写他怎么创造宇宙,无非他在实验室里,启动宇宙大爆炸,不也就是个工程师,或者是科学家嘛,不过是尺度大一些而已。我的意思是,如果我们的上层真有个宇宙的创造者的话,那从创造者的角度看,神并不存在,因为世界原本就是由他自己一手创造的。以此类推,我对宗教就是这么看的,所以我无法把宗教当作信仰,即便上帝真的存在,我也不会抱着虔诚和敬畏去信仰,因为很可能他是个糟糕的工程师。宗教中设想的创世现在还没有办法证伪,有很多迹象表明,宇宙中的很多参数是被精确调制过的,否则生命没有办法出现。假如真有个宇宙创造者的话,他也在科学的范畴之内,不会跑到科学的范畴之外。他创造宇宙的规律是基于他的那个层次,就像我们创造细菌一样。
B:这样的话,如何解释科幻中的宗教情感呢?
L:按照我们国内的主流观点,宗教和科学是势不两立的。宗教和科学有对立的一面,但是宗教和科学有某种共同的渊源,像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中对上帝的敬畏感,也是催生出现代科学的一个原因,把这种敬畏感转移到宇宙上来,会使人们迫切要了解上帝的行为和意志,这就有了探讨宇宙秘密的精神力量,宗教和科学有这样一种复杂的关系。科幻作为科学在文学中的一种表现形式,那么它和宗教也有这样的关系,事实上,宗教感情在科幻小说中常常出现,这中间有对宗教的质疑,还有对宗教感情的直接表现,像 A.C.克拉克最著名的作品叫《星》,很短,几千字,那就是宗教感情在科幻中的杰作。另外,电影《2001 太空漫游》与其说是一部科幻片,不如说是一部宗教片,它对宗教感情表现得很到位,在科幻电影中的地位近乎圣经,所以科幻和宗教并不矛盾。我没有宗教信仰,但是并不代表我没有宗教感情,我之前讲到的我对光年的敬畏,就跟基督徒对上帝的敬畏一样,唯一的区别在于我不会对着那个东西祈祷,我知道它是没有意识的。我不认为宇宙是有意识的,但同样有着对这种巨大存在的敬畏,这就是宗教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