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家刘慈欣:真有宇宙创造者的话,也在科学范畴之内

作者:刘怡 来源:外滩画报
2014-06-12 11:07:06

科幻作家刘慈欣:真有宇宙创造者的话,也在科学范畴之内

在刘慈欣眼中,电影《2001 太空漫游》与其说是一部科幻片,不如说是一部宗教片,它对宗教感情表现得很到位,在科幻电影中的地位近乎圣经,所以科幻和宗教并不矛盾

B:但你没有过那种悲悯吗—在科学的进程中,人总是有无力的时候?

L:我有过无能为力的时候,使我产生悲悯的原因,都能一条一条列出来,让我摆脱这种状态的途径我也知道在哪儿,做得到做不到就不一定了。但这和上帝没关系。我不需要借助理性之外的东西。比如我说父亲六十五岁就去世了,食道癌,当时已经全身扩散了,这是我悲悯的时候,没有办法,但我会接受这个事实。我也会陷入抑郁的困境,但我也会清楚没谁能救得了我。

B:你这么坚定的理性,会使你小说里始终有的一种天真劲儿吗?

L:理性不是天真,找精神慰藉才是。

生活肯定沉闷,但是科幻不沉闷

B:你对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有什么记忆是特别难忘的吗?

L:那时矿上的社会秩序不是太好,不可能有没打过架的男孩。我还造过火药枪、刀,能伤人的那种。那个时候孩子的生活比现在危险,危险这种记忆是不会轻易被忘记的。我很少怀旧,没有感觉,好像讲别人的故事一样。有时候我问自己,我真的上过中学,上过大学吗,当时什么感觉呢。唯一想起来的时候,是送我女儿进她那个初中的教室,很奇怪的感觉,我真的和她一样,经历过这些吗?从文学上来说,我是个很迟钝的人。

我没有什么和别人不一样的,我走的道路是中国人走过的最普通的一条路,小学,中学,大学,然后到厂矿工作。厂矿企业是中国最基层的企业,能呈现出最多人的生活状态。不要把眼睛盯到北上广这些大城市,这些地方人是不少,但也只占中国人口的一小部分,真正大多数的中国人是像我这样生活的。现在说起来,好像中国人都是白领,每天起早摸黑,朝九晚五那么累,不是,大部分中国人的状态还是在这种二、三线城市,过着很平凡的生活。说不上节奏有多快,也说不上有多慢,只是不像北上广那么现代化。

B:这种平凡的生活,你也没觉得沉闷吗?

L:生活肯定沉闷,但是科幻不沉闷。就像你刚才问我,十几年写科幻是怎么坚持的,其实你问反了,写科幻不需要坚持,不写才需要坚持。它就是逃避沉闷生活的一条道路。各人都有自己的逃避方式,有的人是看球,有的人是钓鱼,像我们那里最普遍的还有没日没夜打麻将。而且,我对儿女情长不感兴趣,我只对那种人在极端状态下的反应感兴趣。每个人都失控了,但是总要结束的。

科幻有个特点,这也是和主流文学最大的区别:很少把自己代入。有人问我写的小说里面,哪一本以自己为原型?一个都没有,后来又有人问,你写的这些女主人公里面,哪一个是你喜欢的类型?同样,一个也没有。他们都是工具,讲故事的工具,我真正的感情代入很少。因为类型文学,不光是科幻,它需要的是和读者能产生共鸣的一个故事,而不是自我表达或自我宣泄。这和主流文学不一样,作为大众文学的科幻,你得赢得大家的共鸣,如果你把自己代入太深,那是不行的。每个人都不一样,你要考虑大家的感受,不能光表达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