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图书

《追风筝的人》是如何登上中国畅销书榜单的?

为什么这本以一个遥远的国度为背景,距离首次出版已时隔多年的著作仍稳居中国畅销书榜单?

《杀死一只知更鸟》:第一部青少年小说?

在荷尔蒙与焦虑心理的作用下,青少年们将学校生活定位为疑惑与沮丧的代名词。文学则是一个安全阀——让人释放解脱,直面自身问题,增进自我了解。

说话注意点儿!——世界脏话一览

绝大多数的文化里都有一些口味稍重的语言,但是到底是什么让某些语言成为脏话的?而各地的脏话彼此又有什么不同?

1925年,文学巅峰之年?

1862、1899、1950,这几个年份可以称得上文学的鼎盛时期。但还有一个年份,却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艾拉的大好机会》——真实版的灰姑娘

雪莉·休斯在她的作品《艾拉的大好机会》中把灰姑娘描述成了一个真实的女孩。

我们读书,究竟能学到些什么?

问一个人“在读什么书”,就像是在问他/她:“你是谁?将来会变成谁?”

安妮·法兰克与日记崇拜之风

日记类作品为何至今仍广受读者青睐?

暖萌姆明背后的苦楚艺术家

大家或许知道芬兰漫画《姆明一族》(The Moomins),但有多少人了解其创作者托芙·杨森(Tove Jansson)生活中的勇敢无畏及其在绘画上的不断挑战呢?

文豪也毒舌

作家之间相互贬低并不足为奇。赫菲琪芭·安德森(Hephzibah Anderson)挑出了一些作家和他们残酷的嘲弄之语。

苦恋着?读读这些书吧

文学知心姐姐赫弗齐芭·安德森(Hephzibah Anderson)擅长处理不同的情感问题。她给读者推荐精选书籍,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

“百岁”新星——雪莉·杰克逊

离世51年后,我的母亲雪莉似乎又成为了文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母亲、舞者、妻子、间谍:走近真实的玛塔·哈丽

间谍传奇背后,其实掩藏着一位被迫与女儿分离的饱受摧残的女性的故事。

伦敦的隐形边界 你的样子是爱情

摄影师菲利普·艾柏林最近出版的新书犹如一封写给城市边缘地带和“中间地带”的情书。

又见图像小说先驱——米特·格罗斯

78年前,这本书首次出版,在纽约世界博览会(New York World's Fair)上出售。

萨曼莎·纳特:女权主义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

国际知名慈善家、作家萨曼莎·纳特近日就女性歧视问题与女权运动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