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娱乐周刊:谁能承担起华语电影的期望?
单人分论
王小帅《我11》 再来一次《青红》的反省
中 还原那个时代的细节
据说人的年纪越大,他们童年的成长经验便会越发严重,沉浸其中,自我总结反省,所以也难怪,费里尼都一把年纪了,他还是要拍《我记得,想当年》。王小帅也如此,看着《我11》的时候,观众很容易会联想到《青红》:同为“文革”和三线建设题材,即便一个是儿童片一个是青春片,但它们讲的故事其实大体类似。而看完《我11》这样的电影,无异于听完王小帅的长篇讲述:是什么造就了今日的我,父辈故事又是如何如何……
《我11》里,王小帅极力去还原那个时代的种种细节,从洗刷用的物品到澡堂和子弟学校,就连西南的阴霾天气,《我11》都能够让人重返当年,营造出悲戚阴郁的“文革”末期氛围,相当用心。至于像爬双杠的独特体验,它跟有意安插的几段武斗一样,在现在的年轻人看来,那确实是一个太过遥远的时代。
劣 故事编排太过想当然
看过《青红》的都知道,片中被玷污的姑娘觉红,她的模样和扮相,分明就是年轻版的高圆圆。比这个还有趣的是作者本人(我),它分明就是贾樟柯小时候的模样。毫无疑问,王小帅在这里充当了第六代的集体化身,见证着过去,主动承担起职责。作为一部儿童片,《我11》的主人公全然就是小大人模样,他听到看到了太多东西,过早地进入了成人世界。很多地方的故事编排,似乎太过想当然了。
优 结尾令人不寒而栗
当11岁的作者重新回望《青红》,故事依然结束于“反革命、纵火、杀人犯、死刑”的女高喇叭中,一个时代轰然落幕。结尾,谢家父女站在门口,有如历史的幽灵,令人不寒而栗。在两家人的目光交错中,一方选择了回避,一方像幽灵般久久不去,真相似乎也被悄然隐藏。
单人分论
伍仕贤《形影不离》没有金刚钻,偏揽瓷器活
文_钱德勒
优 一个自我救赎故事
最近,韩寒在自己的微博上说,就是要做臭公知。因为,“大家都关心这个现世,都批判社会的不公,毒胶囊出来的时候谴责,贪官进去的时候庆祝,哪怕是故作姿态,甚至骗粉骗妞骗赞美,那又如何。”半个鬼佬导演伍仕贤在新片《形影不离》中,用一个臭大街的“精分”段子完成了自己的“公知化”,值得肯定的是他有这份心。
故事用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一个倒霉孩子,在遭遇父母车祸,老婆流产,猥琐女上司性骚扰不果等打击之后,开始“精分”了。也许因为扮演者吴彦祖是ABC,即便放在广州这个市民味十足的环境里也能遮不住国际范儿,于是阿祖的大脑精分出两个人,一个是我们敬爱的史派西大叔,另外一个就是他担任调查记者的老婆的分身—一个性感火辣的小妞。这两个人的主要目的就是怂恿阿祖突破心理障碍做活雷锋,通过帮人来实现自我救赎。
劣 关于把握能力的疑问
说实话,故事桥段还是很棒的。即便一再说“精分”的桥段臭大街了,但是并不代表它不经典不能一再使用,好莱坞一直都在用,重点当然是怎么用,以及你要表达什么。
到了第三段,导演居然丧失了自己的立场,阿祖陷入了自我怀疑中,他怀疑的主题居然还不是凭一己之力能否拯救这个社会,而是怀疑他是不是搞错了。果然,在这个段落的最后他真的搞错了,误会了一个豆腐小贩。小贩用非常和谐社会的台词告诉阿祖,虽然穷但是不会做昧良心的事。一个“臭公知”发现自己的所作所为最终是个笑话,一阵屁响而已。
伍仕贤上部电影《独自等待》是一部完成度相当高的作品,他反映的主题其实很简单,无非是我爱她她不爱我,但是很自然。或许因为导演是半个外国人,所以电影有一些好莱坞青春喜剧的调调。但是到了《形影不离》本来也可以拍一部解决小我困惑的喜剧电影,但却生硬地加入导演并不能完全理解和传达的社会题材而最终不伦不类。
其实有些表达不一定非要和创作绑架在一起,除非你确定自己有这个能力。
相关报道
- 华语电影缺乏现实题材 真正的电影还应有人文关怀
- 华语电影无缘亮相奥斯卡 中国元素随处可见(图)
- 钮承泽的华语电影梦
- 五月影市:好莱坞一统江湖 华语片仍旧小众
- 华语片奔戛纳打“酱油” 大价钱未必有回报
- 那些年 我们一起冲奥的华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