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文化  >  归档  >  内地明星

柴静回应“柴徽因”称号:没必要辩解

核心提示

20多岁时,柴静写了她的第一本书《用我一辈子去忘记》,字里行间满是文艺青年的调调。

十多年后的柴静说,“这本书里通篇都是"我我我"”。

在公共场合,如今的柴静习惯以优雅示人,不见咄咄逼人的姿态,人们听到的总是她的感悟和建议。

在电视节目中,柴静的发问依然不失犀利,但态度更为平和,努力呈现客观和理性。

许多人发现,从前的那个柴静,逐渐消失了。

有读者称你是“当代林徽因”

你怎么看?

读者和观众没这么贴标签

问:《看见》这本书问世一个多月,已经卖了100多万册,有媒体形容你的签售会“堪比春运火车站”。这么多粉丝、这么大销量,这件事情本身让你看见了什么?

柴静:我原来没有细想过这件事。写书的人一般都有个惯性,觉得封笔的一瞬间,这本书就和自己没关系了,从此后你有你的路。但我很在意读者的检验,最终对这本书有决定权的,不是那些因为知道我名字而买书的人,而是那些真的翻过看过这本书、对这本书有评判的人。

问:对于很多销量大的书,有的人看见的是销量背后的巨额稿费。

柴静:要是以这个为出发点的话,我就不会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签这本书。他们来跟我谈的时候肯定不是把销量报得最高的。我最在意的也不是他们对外的声誉,或是受人尊重的名头,而是我喜欢他们的编辑。这本书在后期的两三个月里有一次比较苦的打磨,以至于我的责任编辑到现在还没看过那本书,他甚至不愿意多看一眼了。

问:之前有人调侃,说你是“央视最穷主持人”。

柴静:穷富没有标准,更用不着比较,人要是通过比较来界定自己的话,那就麻烦了,会永远活在不安中。在目前的境遇里过得还挺舒服,这就够了。

问:现在一些读者称呼你是“当代林徽因”,你怎么看?

柴静:这个称呼我没怎么听过,读者和观众好像也都没拿这种标签相待。

问:在一些人看来,所谓“当代林徽因”是说你文采斐然。

柴静:那我真无所谓。我对于加诸我名字之上的东西,都不在意。可能我二十啷当岁的时候,会把“柴静”这俩字看得非常重要,生怕沾上泥巴,也有虚荣心。

其实,人只有在狂妄的时候才把自己当回事,才会喜欢或厌恶某种名号。我现在觉得喜欢和厌恶都是虚荣本身,都没必要。比如我采访袁厉害,采访翻坠校车上生还的小孩,你看到他们,会觉得你自己算什么,根本没必要关注,也没必要辩解。

作为记者

难道不该去追寻真相吗?

当然,但不必挂个幌子叫嚷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6.79K

相关报道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伊斯坦布尔遭炸弹袭击 至少11死36伤(图) 众怒
京郊红叶岭最佳观赏期 漫山红叶秋意十足 青岛渔村廉价海鲜抢手 一米罕见舌头鱼150元
英总检察长:退欧程序一旦启动将不可逆转 从“中国第一屏”到“AR机器人”:GQY的转型之路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