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首页  >  文化   >  中国梦

渔樵大漠夕阳斜——敦煌沙漠的守望者

 

渔樵大漠夕阳斜——敦煌沙漠的守望者
 
何延忠在敦煌自己的渔场喂虹鳟鱼
 

2011年爆发了百年一遇的洪水,彻底冲垮了渔场,分流了洪水,因而阳关县下游的渔场幸运地完好无损保存下来。

渔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当地居民的生存问题,还让当地的环境变得更加舒适。每一亩(0.07公顷)鱼塘可产出1万公斤的鱼,带来6万多元(合9774美元)的收益,是种植小麦所带来的收益的600倍。渔场耗水极少,而种植一亩小麦每年要耗费600 吨的水。

何延忠出生在甘肃农村,他也是甘肃开发冷水鱼产业的第一人。人们认为例如三文鱼、沙丁鱼以及鳟鱼等冷水鱼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在市场上售价很高。2000年,何延忠已经成为了一名亿万富翁,被称作“虹鳟鱼之王”。2001年,何延忠受敦煌市政府邀请来到敦煌这座日益受到库木塔格沙漠威胁的历史名城进行投资。

“一眼望去,只见漫漫黄沙。没有水、没有路、也没有电,”何延忠是这样回忆起刚到敦煌的景象。

但是何延忠十分自信,他相信只要他能将临近的祁连山以及阿尔金山的雪水引到沙漠,这里就是发展渔业的黄金圣地。

事实证明,情况要比何延忠当初的设想来得严酷许多。沙尘暴时常席卷他们刚种下的树林,而夏天滂沱的大雨以及岩屑则会填满刚挖好的鱼塘。2011年,最大的灾难降临,一场泥石流冲走了数万只怀卵鱼以及数百万只本可畅销的鱼,给碧波公司带来至少1.6亿元的经济损失。

何延忠说:“我意识到洪水比沙漠更可怕。如果整体生态不改善,我们的公司就无法生存。”

在2011年的这场灾难中,何延忠的女儿何玉婷一直陪伴着他。何玉婷说:“当时,我无法理解为什么我父亲要离开家,千里迢迢来到沙漠发展渔业。但是当我亲眼目睹了洪水之后他和他的同事眼前的满目疮痍,我便理解了我父亲。”

在那之后不久,他邀请水利专家与生态学者来到敦煌,准备投资兴建泄洪渠。何延忠投资的泄洪渠共有13条水道,全长超过90公里,可以分流洪水。

泄洪渠用当地的石头和沙子修建而成,为渔业提供了清洁的水。在河道两岸种植的树和兴建的葡萄园超过20公里,将沙漠逼退了5公里以上。

他的梦想是打造一条产业链,从渔业入手,接着改善当地生态,振兴旅游业。而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他并非一人独行。

中国科学院成立了渔业研究中心,协助并促进改善何延忠打造的生态系统。超过400人在渔场工作,而超过200人决定扎根大漠。

孙慧丽与何延忠一起工作超过了10个年头,她说:“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但是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更多的希望。何延忠先生所展现的过人的毅力和踏实的态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何延忠的儿子和女儿从大学毕业后也回到他身边,帮助完成他的事业。

何延忠说:“这项事业依旧任重道远。我们还需要征服几百公顷的沙漠。我们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够继续我们的事业。”

(中国日报记者孙元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男人魅惑彩妆摄影 全智贤范冰冰奥莉小七 儿童节明星与嫩娃比萌
“渴望之狮”多国联合军演举行 美军秀军事力量 欧洲国家不愿与俄罗斯闹僵
广州:学生将废弃试卷扔出教室 迎接考试 武汉警用直升机开起空中巡逻
经济指标预测中国队20年无缘世界杯 “数据科学家”正在成为最热门职业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