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文化  >  艺术家

荣宝斋在线当代书画名家访谈---吴悦石

20世纪80年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比较多,您也开始了十几年海外辗转游历的过程,但我们现在看到您的状态是比那些一直在中国待着的书画家更加秉持传统,这方面给朋友们介绍下?

吴悦石:不出去不知道,人要行万里路,当时八五思潮以后整个社会环境对于传统文化非常不利,几乎没有立足点,于是我决定去西方看一看。我觉得我之所以没有受到西方影响是我看完了西方之后,待的时间越久越感觉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穷尽一生的精力也学不完。

李可染先生在他80岁的时候,在美术馆搞了一个展览,自己写了一个序,他说我现在才知道中国画堂奥的博大。为什么他80岁之前不说这句话呢?他70岁刻一方图章,叫“七十始知己无知”,70岁开始,越来越知道中国画好在哪,妙在哪。当你没站到那个高度的时候你也不知道它好在哪,都是听说。所以自身修养非常重要。你自身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你才能够在过程中去识别。

就像我,如果前面的底子打的不好,你出去就变了,迎合人家,都是西化,你不西化人家不买你的画。西化了之后你做的更低,人家就更看不起你,人家看得起的是你本民族的文化,不是你拾人牙慧,都是人家嚼过的馍你又拿过来嚼来嚼去,还自以为自己得到了什么,这是非常可悲的事。我们中华文化那么好,为什么人家很多人不知道、不欢迎,为什么?就是我们做的太粗,他们并不知道我们好东西到底妙在哪。

老子说“玄而又玄,众妙之门”,好多东西它妙在哪?有的时候我们的宣传太浅,好的文化今后要在更深的一个层次当中解读。虽然有的东西不便于用现代语言来解读,但是也要想办法把它深入浅出,解读准、解读好,而不是说在这个过程当中摘出一些耸人听闻的,好像是新方法、新消息、新理论,没有意义。书法界前时谈到一些用笔的方法,几个手指头拿笔,或者是转管、捻管如何,这都不新鲜,因为自古以来就有。但如果弄成理论界的一个新闻,大可不必,有的时候要大而化之。况且历代书论当中,有许多也不正确,不要盲从,在过程中要有认识。所以说还是要读书做学问,要不为书、不为史、不为名、不为上,要看自己理解多少,真正的理解,不要屈于各种压力。

荣宝斋在线当代书画名家访谈---吴悦石

吴先生您在这次书展序里提到说:“余平生致力于丹青,然书为其根,不知其书焉知其画”。我们知道历代大家,像赵孟頫也提到过“书画同源”。您在这方面是怎么理解的?

吴悦石:其实书画同源自古以来大家都在说,只是有人说的具体化,包括“石如飞白木如籀”,这样的话未必正确,当然石头要苍茫,有的时候要见飞白,未必就用飞白书的方法。天下事不要刻意,刻意解读“书画同源”就太拘泥。“书画同源”第一是同起源于象形,象形就是画,画就是字。然后书画又同是用线,字用线,画也要见笔见线,这个线就是骨法用笔。另外同起源到同性灵,从形式到内容都在发生变化。我们现在所强调的“书画同源”是要求你把书写的状态放在画当中,这样你的画才不做作、不匠气。为什么现在我们的画都在制作?离书越来越远,值得深思。

荣宝斋在线当代书画名家访谈---吴悦石

分享到6.79K
编辑: 中文娱乐实习标签: 吴悦石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变数 武装到牙齿
3D打印服装高跟鞋亮相软博会 四川南江暴雨引洪水 数百辆车被淹成“废铁”
诺基亚加入安卓阵营获得成功的三个必然条件 联合国下属机构财政赤字:成员国频欠“会费”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