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文化  >  艺术家

【荣宝斋在线】当代名家访谈系列——林景辉

2015-11-03 14:17:17

 

【荣宝斋在线】当代名家访谈系列——林景辉

行书“李白诗”手卷(局部1)

【荣宝斋在线】当代名家访谈系列——林景辉

行书“李白诗”手卷(局部2)

荣宝斋在线:您连续两届手卷展获奖,您能谈谈您在手卷创作上的一些心得吗?

林景辉:书法在明代之前几乎都是手卷的形式,大作品几乎都是以手卷的形式出现的,除了小品,几乎都是手卷。比如黄山谷就是手卷高手,我个人觉得手卷特别适合用草书来表达,而写行书写得太长很难有这种起伏。我们其实可以借鉴交响乐那种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从静到动或者从慢到快,或者从厚重到轻灵。几个小章节达成转换,中间部分或最后部分达到一种高潮。这样就形成整体的情感高低起伏。在进行草书手卷创作的时候,一般的手卷有很多行,它跟条幅不一样。行草的大条幅习惯称之为“三行书风”,三行是一个临界点,到了三行以外第四行很多变化组合会跟前三行重复。而手卷有很多行,就是说手卷必须强化这种左右关系,它的左右关系十分复杂篇幅又比较长,所以必须要强调左右关系反复的穿插,避让变化等等,所以对这种左右关系的处理我认为是关键。但作为草书的手卷创作来讲,它的韵律感还是应该要摆在第一位,就是这种交响乐式的感觉。

荣宝斋在线:书法的学习是一条漫长之路,在您对草书的学习中您有没有自己的侧重点?

林景辉:我个人比较倾向于那种“俊逸”的感觉,就是说草书要达到“俊”。苏东坡讲过“草书难于严重”,就是说草书写得流畅比较容易,流畅确实是草书的本体,但是流畅之余还需要厚重。这就是“俊”字的美学含量。必须有风骨才能俊,俊是我们男性化的用语。像飘逸、秀气就是偏女性化一点,偏阴柔一点。所以我认为首先要有厚重的、骨力洞达的成分在里边,然后再去追求草书飘逸的大效果。

荣宝斋在线:这种厚重的、骨力洞达的东西可以从哪方面去获取?是不是可以学学篆隶呢?

林景辉:一般来讲以学习篆隶来获得线条的厚重是一种形式化的学说,其实你笔力加大一点点就能达到篆隶的这种效果,就是增强“入纸”。苏东坡有讲过“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其中这个“端庄杂流丽”是相对于篆、隶、楷。而“刚健含婀娜”就是行草最好的注解。首先要刚健,然后要有婀娜之姿在里边。这个刚健就是我们刚刚讲的“俊”,是风骨、骨力,婀娜就是飘逸、畅达。我个人觉得从整体来看“飘逸”不足以表达草书的大美。

荣宝斋在线:福建省近期在全国展上多人获奖,对于这个现象您怎么看?

林景辉:其实早在第四届国展开始我们福建入展的比例一直在中下游,但是获奖的比例一直在中上游。这次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获奖40个人,福建省就占了5人,占了八分之一,总获奖人数排在第一。省文联省书协特别重视,就召开了几次座谈会分析这种情况。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我们福建依山傍海,地理上属于丘陵地带,在古代属于蛮荒之地,交通十分不便,交通的闭塞阻断了人与外界的交流,反而滋养了个性的张扬。另外我们省书协也特别重视青年书法家的成长,我们在创作中不能盲目借鉴别人的东西,要有自己思索的主心骨,省书协多次在活动中强调这个。但是最核心的地方就是地貌,这种地理环境(大海与丘陵的共同颐养)对人的性格情怀有非常直接的影响。

【荣宝斋在线】当代名家访谈系列——林景辉

题汉砖拓片镜心

荣宝斋在线:请您谈一谈您草书的创作观,我今天看到您的一篇文章叫《我的草书创作观》,写得特别好,所以想请您再简单的谈一下。

林景辉:草书的创作我刚刚讲的就是一些近来所想。再比如说作为最高的审美追求,我在创作的时候肯定第一就是要走个性化的面目,书法的发展越到后来要找到一个立脚点特别困难。而没有个性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所以我首先要追求个人的面貌,让人家通过作品就能知道这是某某人写的。当然,前提是写得不错。

荣宝斋在线:这种个人面貌一定要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

林景辉:这种个性要植根于传统的共性,我们东方的文化讲究传承,就是说你的东西得有出处,一定要有传承。所以“个性”就是要建立在“共性”的基础上。我目前对“个性”还在逐步探索之中,“共性”我会通过学习历代草书大家的作品去借鉴他们的传世之妙,去找一些小的突破口。我现在的草书中加了一些篆隶的东西在里面,希望能达到一种比较个性化的面目。我也一直用生宣来创作大草,争取在各个环节上去表现,增加对比度。比如说从墨法、章法、字法、笔法等方面,我个人认为“字法”是表达共性最准确的办法。同时我在创作中可能会组合一些其他的东西,一些经典的行草书中别人没有用过的一些手法,或者一些空间的效果,我会从这些地方寻求一些小的突破口。我也一直在摸索。

荣宝斋在线:您刚才讲在书法的学习当中受到王铎和米芾的一些影响,能具体到某一个帖吗?

林景辉:这个不太好说,因为一个书家往往代表着一种精神,他的一种审美倾向。他不会把所有的书体都集中在某一个审美点上。像王羲之、王献之包括张旭、颜真卿、杨凝式、苏东坡、米芾、黄庭坚、王铎、这些人基本上是千作千面。他们不可能简单的重复,如果一直重复自己注定走不了多远,成不了大师。所以为什么说王铎和米芾对我的启迪最多,因为王铎的技法非常丰富,他使用的审美切入点很多,并且是当时把小字转化成大字最成功的一个书家。他作品中用的线条很厚重、苍茫,技法非常丰富。从大字来讲王铎给我的启发最多。而米芾对我的小字启发最大,因为我觉得王羲之对于现代的我们有点遥不可及。以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背景及审美倾向来讲,要捕捉到王羲之的内在美,在赵孟頫之后极少人能做到,我个人觉得没有人比赵孟頫做得更好。我觉得把王羲之的一些东西拿来为我们所用显然是难度非常高,所以我当时就集中力点在米芾。因为米芾号称“集古字”,他的东西基本上每一笔都有来历。他在晋代的基础上增强了跳跃感、跌宕感,让你感觉有速度感在里边。

荣宝斋在线:同时我觉得米芾的点画很饱满。

林景辉:他的线条很饱满,笔力非常合乎帖学的规范。赵孟頫的字跟米芾的字比起来,这个品格就要差一些。米芾的作品中线的粗细很明显,而赵孟頫就比较平稳,情性的东西少。

荣宝斋在线:以您对米芾的研究,您觉得传为王献之书的《中秋帖》是米芾写的吗?林景辉:我觉得应该是米芾半摹半临的,因为王献之的线更扎实一些。我们看王献之的《鹅群帖》,当然这个也是摹本,但是线会厚实一些,有沧桑感。当我第一眼看《中秋帖》的时候就觉得它是米芾写的,太像米芾的用笔了。因为它跟王献之其他的帖出入比较大,王献之作品之间都有落差起伏。

荣宝斋在线: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荣宝斋在线】当代名家访谈系列——林景辉

草书《缚苍龙》中堂

【荣宝斋在线】当代名家访谈系列——林景辉

节临《祭侄稿》中堂

【荣宝斋在线】当代名家访谈系列——林景辉

篆书“钟王韩孟”联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6.79K
编辑: 薛天琪标签: 林景辉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众怒 入侵
西藏:展佛仪式拉开拉萨雪顿节帷幕 天津滨海新区危险品仓库爆炸 现场附近一片狼藉
中韩首脑会晤成果:你的生活将会有哪些新福利? 中韩签署13项谅解备忘录 力促韩中FTA年内生效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