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宝斋在线】当代名家访谈系列——林景辉
艺术简介:林景辉,男,1971年4月出生于福建惠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石狮市政协之友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国学修养与书法—首届全国青年创作骨干高研班学员;2013年中国书法家协会进万家“先进个人”;2014年于福州举办个人书法展并同步出版《林景辉书法作品集》(西泠印社出版社)。
曾获: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 三等奖
全国第八届群星奖 优秀奖
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展 获奖提名
全国第六届楹联书法展 三等奖
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艺术奖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获奖提名
全国首届篆书展 获奖提名全国首届手卷展 全国奖
全国第二届手卷展 全国奖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全国奖
2013——2015《书法报》 兰亭诸子奖
福建省第五届百花文艺奖 二等奖
福建省第六届百花文艺奖 三等奖
福建省第七届百花文艺奖 一等奖
福建省首届“八闽丹青奖” 金 奖
福建省首届书法兰亭奖 一等奖
福建省第四届艺术节 金 奖
连续七届蝉联泉州市“刺桐文艺奖”
参展: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第二届扇面展 “二王帖系”
全国百名青年书家精品展
全国第二届草书展
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
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
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家作品展
2011年中国书协优秀会员展全国第三届青年展
草书《闲居赋》中堂(局部)
草书《闲居赋》中堂(局部)
荣宝斋在线:林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荣宝斋在线的采访,首先请您谈谈您的学书之路吧。
林景辉:我是从1988年开始学习书法,刚开始是从行书入手,学的是“二王”。当时写得有点简单、飘滑,后来在老师的建议下又学篆隶,来加强风骨的锤炼。后来到了21世纪初,基本上专攻草书,以“二王”为主。后来主要对米芾和王铎下的功夫最多。同时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的《书谱》、怀素的小草和《自叙帖》也花了不少功夫。
荣宝斋在线:有没有写过黄庭坚?
林景辉:黄庭坚我写得相对较少,其实也写很多,只是相对少些。因为我觉得黄庭坚作品动作、技法十分丰富,有些东西也非常张扬。但是在大草的感觉里边那些动作稍显有些外化。从大家的角度来讲,黄庭坚是分水岭级的人物,这个毫无疑问。是他把笔法从小字过渡到大字,对后来大字草书的启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当时古代大草相对小字化,线条以流畅为主。黄庭坚加入线条的力度和律动,但是我个人觉得外化的痕迹有点过露。所以对我启发更大的是王铎和米芾。一个从大字方面,一个从小字方面,从气息、风骨上,这两个人给我的营养最多。
荣宝斋在线:书法对您自身而言有着怎样的一种意义?它对您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林景辉:这个意义已经深入骨髓了,她是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已经超越了兴趣,感觉是休戚与共。其实她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很多细节当中了。比如说我们欣赏美景,我们经常可能会用书法的一些名词、形容词来界定这个美的含义,足以证明已经深入生活、深入骨髓了。对我的影响应该讲从21世纪初以来,我基本上进入了这种“病入膏肓”的状态,已经不能自拔了。
荣宝斋在线:林老师请您谈谈您学习“二王”的一些心得吧。
林景辉:“二王”是整个帖学的总源头,对“二王”的学习当代又存在着某些误区,这是我个人的意见。比如王羲之的作品从渊雅当中透着一些古质,有章草的底蕴。我们在学王羲之行书的时候,要捕捉他那种古质的东西。孙过庭《书谱》里边讲的“今不逮古”就是指王羲之线里边有章草笔意残留的部分在里边,这个笔意就是他的古意。而王献之把章草中的古意剔除了一部分,增加了连绵畅达的观感。他草书取法的主要渠道是张芝,他的作品在连绵当中能让人觉得骨力洞达。从草书的成就来讲,我个人认为王献之的草书比王羲之要好一些。
荣宝斋在线:也就是说学王献之可能更容易写大草,而王羲之可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写不了很大。
林景辉:对,从现在这种大草和小草的界定来讲,王羲之是倾向于小草,王献之是倾向于大草。张旭就受王献之的影响十分巨大,包括后来的王铎,受他的影响也非常大。王铎把王献之一些经典的作品进行再创作,运用了一些墨法并把它放大,让人感觉有另外一种英气。我觉得学“二王”的东西尽量要避免表面化。一定要深入他的质地,深入他的风骨,以及他内在的古意,这是我的理解。
24小时新闻排行
精彩推荐
- [热点] 53岁克鲁尼被曝造人成功 娇妻已...
- [电影] 《少年时代》拿下英国电影学院奖
- [颁奖] 第57届格莱美获奖名单出炉
- [热议] 筷子兄弟方否认全美音乐奖买奖:买得起吗
- [拍卖] 玛丽莲梦露300件遗物将拍卖 预...
- [电影] 环球难以终结《速激》系列 辟谣称...
- [热点] 《西游记》重播3000次 六小龄...
- [蜡像] 海瑟薇新蜡像吓人 发型土气张血盆大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