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颁奖季热门之《逃离德黑兰》全面解析
在过去十年中,阿弗莱克两次拿下金酸莓最差男演员。
“阿弗莱克作品”高峰:导演地位奠定
好莱坞演员的悲催性在于,在演了一堆烂片后,很可能就要像《逃离德黑兰》中的演员一样“戴上牛头”了,但本-阿弗莱克却是个例外。在过去十年中,阿弗莱克两次拿下金酸莓最差男演员,却在以《好莱坞庄园》意外走了威尼斯影帝的狗屎运后,突然被打通了任督二脉,迅速蜕变成好莱坞导演行当里的佼佼者。阿弗莱克早年因《心灵捕手》摘取奥斯卡最佳编剧奖,但在35岁之后,笔力不俗的他,关注的视野也逐渐拓展到了多数导演不敢轻易碰触的领域——社会问题,这是个可怕的字眼,而对一个手上没有多少融资经验的新导演来说,这显然更加可怕。但,阿弗莱克却以《失踪的宝贝》、《城中大盗》以及这部《逃离德黑兰》,给了所有人一连串振聋发聩的诠释:从毒品问题到家庭悲剧、从城市暴力到法制陷阱、从外交机密到人性命题,“阿弗莱克作品”每次出现,都会让当年的好莱坞评论界大为震惊,人们记住了《失踪的宝贝》中那个对白粉的关心远胜过对失踪女儿关心的憔悴母亲、《城中大盗》中那个疯狂失度却以英勇横死催人心疼的犯罪汉子、以及《逃离德黑兰》中两个嘻嘻哈哈却在关键时刻扛得住事的制片人(阿兰-阿金)和化装师(约翰-古德曼)。>>>>>>【延展阅读】焦点电影人之本-阿弗莱克:一个导演的诞生
显然,在导演行当出手就艳惊四座的阿弗莱克,到《逃离德黑兰》问世时,多数人早已不再怀疑这部电影是否会砸锅,而是纷纷预计它究竟还能好到什么程度。凭借该片,阿弗莱克已全然摆脱“新人导演”的定位,真正奠定了他导演身份在好莱坞的“江湖地位”。从《逃离德黑兰》铺天盖地的赞美来看,此片和阿弗莱克前两部作品所积攒的口碑业已没有太大关系——影片无论从叙事铺陈、镜头运用、还是剪辑技巧上看,都比以往更加成熟,完全可看作是他导演生涯的一个高峰。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阿弗莱克扮演的托尼-门德兹:此君虽为男一号,但这个带有强烈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人物,却被阿弗莱克有意识地弱化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将营救事件推向悬崖的纠结关系:加拿大大使馆与美国政府的关系、伊朗当局与美国政府的关系、伊朗革命军与伊朗普通民众的关系、卡特总统、副总统和中情局之间的关系(营救计划的制定和临时撤消)、门德兹与顶头上司以及六位人质的关系等等,都被清晰精准地表现出来,使得故事每进行到一个致命关口都让人心跳加速,持续性的紧张感,比《城中大盗》中的斯特哥尔摩综合症脑残女的命运更加让人揪心。而在表现“感谢”这一主题上时,阿弗莱克强调更多的是临危庇护美国人质的加拿大人,而不是那个传奇到让人不可思议的中情局特工托尼-门德兹。
相关报道
- 芭芭拉史翠珊将献唱奥斯卡 36年后再亮金嗓
- 金球奖不当风向标 奥斯卡或成公关战
- 第85届奥斯卡海报曝光 主持人微笑出镜
- 奥斯卡曝最佳外语片提名 华语片10年无缘
- 周迅参演《云图》首映 被纳入准奥斯卡行列
- 奥斯卡提前公布提名 "风向标"金球奖显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