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中国日报
中文USEUROPEAFRICAASIA
首页  >  文化   >  中国梦

瑞典汉学家林西莉的古琴情缘:中国文化将长存于世

2014-02-14 15:03 来源:中国日报网

瑞典汉学家林西莉的古琴情缘:中国文化将长存于世

左:林西莉相信中国文化将始终如一,长存于世。(图:Ulla Montan/中国日报);右:《心音琴箫》封面(图/中国日报)

回到家乡,林西莉开始教书。她教授的内容包括文学、历史和汉语。在她的努力下,汉语于1971年融入瑞典教育系统。她为艺术史的学生播放那独特的送别礼物,直到唱片丢失。唱片去年被找到,内容已经被收录在《古琴》中。

这本书是林西莉献给老师的礼物,为此她付出了15年的探索。

这本书也是给未来一代的记录。“(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坚信古琴会失传,因为那时没有人学古琴。”林西莉这样说。

现在,她不再这样想,而是相信古琴能够长存。这不只是因为古琴成为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因为很多人正和她一样积极地将这项艺术推向世界,因为古琴有一种永驻的力量,能够经受住时间。

故宫博物院的古琴学者郑珉中给林西莉看了10架古琴。其中多数高贵、美丽、历史悠久,和林西莉的明代古琴一样经历了百年风云。不过有一架好琴是新琴。“想想吧,这在五百年之内都是极为了不起的。” 郑珉中这样说。

“这太触动人了,”林西莉轻叹,“我们通常没有那样的眼界,不知道在我们身后几百年,一种事物会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她还相信,饱经风雨的中国文化将始终如一,长存于世。

从20世纪70年代起,林西莉几乎每年都会为诸多和中国有关的项目来访,其中就包括她的甲骨文考古研究。她的《汉字王国》揭示了几百个汉字所经历的演变,是另一本奥古斯特奖获奖作品。林西莉参与的工作还包括关于全国各地妇女生活的电视纪录片,关于陕西剪纸的研究和关于年画的年代学研究。

“1961年来中国的时候,我以为那两年不过是我人生的插曲。”她说,“但我被感染了,古琴彻底改变了我。”

最近几年,她数次为古琴策划瑞士巡演,但她很少公开演奏。

肃静之下,听众爆满。人们挤进巡演现场,为林西莉而来,为古琴曲中的故事和心境而来。琴声中有芦苇的荡漾,琴声中有橡树的沉吟。琴声从王迪的女儿邓红手中流出,一如四十年前。

好评之下,巡演曲目已经录成专辑。这张专辑有一个再恰当不过的名字——心音琴箫。

(中国日报记者孙晔 译者:张憬)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是男人都爱她 斯嘉丽火辣身材秘籍 向经典致敬 五款大牌包的新创意
《步步惊情》吴奇隆刘诗诗吻戏曝光 超模Freja Beha演绎2014春夏形象大片
《步步惊情》吴奇隆刘诗诗吻戏曝光 超模Freja Beha演绎2014春夏形象大片
《步步惊情》吴奇隆刘诗诗吻戏曝光 超模Freja Beha演绎2014春夏形象大片

精彩热图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