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文化  >  艺术家

荣宝斋在线当代名家访谈系列——刘咏

说到碑学,包括像阮元、包世臣他们也提倡碑学,谈谈您对碑学的认识。您在创作的过程中,与前人比,您觉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刘咏:清代碑学的兴起恰恰是对二王书法正脈审美体系的一次变革,我们看看包世臣、康有为《艺舟双楫》和《广艺舟双楫》对碑派书法美学描述的用词在中国传统书法理论中很多是没有的,它的美学价值也是以前中国书法史所忽视的。碑体书法造型结构的多样、趣味甚至荒率,线质的厚重、爽辣、险峻是传统的帖学所难以表现的。你看,晚清民国时期受碑风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写碑和碑帖融合的书家。我早期多是写魏碑斜紧结构的“洛阳体”,像《张猛龙碑》、《龙门20品》,后来临了大量墓志、造像题记书法,当然兼顾《颜真卿三稿》、《集字圣教序》,还有何绍基的书札等帖学经典,也涉猎章草。近几年又研究练习秦汉魏时期的大字摩崖、刻经、砖文书法。对魏碑是一个不断消化融汇提升的过程。

任何艺术形式都有一个由复杂绚烂到单纯简约的过程。当然,这个“单纯简约”已经不是“直白简单”,已将多年的“复杂绚烂”包容进去。我现在正在做的是力图将魏碑笔画外形收纳到最简约平直的点画里,作为书法的基本造型元素,用摩崖墓志书法的造型意趣去构建字的结构与章法,现在是这么做的,当然还不成熟。刘正成、胡抗美、曾翔老师对我的创作给与了很多指导与鼓励,肯定的多是线画的内敛与结字的韵味。曾翔老师也建议我要在这个基础上多研究秦汉,专心一体,要纯粹再纯粹。我想这个纯粹应该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吧,也应该是将来自己风格的体现。

荣宝斋在线当代名家访谈系列——刘咏

实际上当代人写碑跟清代人写碑的环境不一样,清人因为帖学一度衰微,碑学是借帖学的衰微之机而乘势发展起来的。现在,当带人更倾向于碑帖的结合。

刘咏:就我个人的观点,中国书法的传统中,包括一般大众对书法的认识,都是受帖学影响比较重,比较容易接受,认为那是正脈,但帖学体系严谨而精妙,二王已经达到极致,进去容易,写精难,出帖更难,最好的办法是碑帖双修,所谓碑骨帖筋。我是从写碑入手并以碑体来表现的,当然,先写好碑,必须再最大限度的吸收帖的笔法进行兼容,当然这又是两难。书法到了高点就全是悬崖绝壁了,多少人就此止步。兼容并蓄是难点,这时候体力已不是最重要的,学识、境界、创造力才是后劲。

实际上康有为先生就兼具碑学和帖学的两种气质,他力推魏碑,其书法整个感觉也是碑的意蕴、帖的形貌,那种力透纸背的厚重和气势,仅仅帖学是远远达不到的,当然最后还是看人的胸怀。无论是先碑后帖,还是先帖后碑,倒没定则,当代的书法大家大部分都兼而有之,像王镛、胡抗美、张旭光老师,他们也是碑帖融合。

荣宝斋在线当代名家访谈系列——刘咏

分享到6.79K
编辑: 中文娱乐实习标签: 刘咏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共和党的痤疮 恐怖侵袭
中国日报一周图片精选:6月27日-7月3日 3D打印服装高跟鞋亮相软博会
瑞士央行半年亏掉7%GDP:究竟谁是“元凶”? 群雄逐鹿的地图业务:诺基亚Here的“前世今生”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