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文谈

为什么富裕的家庭会让孩子倍感压力?

对于绝大数成功的美国人来说,越有钱就越感到空虚。

《丑闻》背后的故事

珊达•瑞姆斯(Shonda Rhimes)的新回忆录《美好的年代》(Year of Yes)讲述了自己从一个作家变成榜样最后变成大明星的经历。

“幽灵林肯”现身白宫?

“好笑的是,怎么就从来没发现其他不著名总统,像菲尔莫尔和波尔克总统的幽灵呢?”

91岁设计师:用热情叩开设计大门

想象一下你在91岁的时候,还能做着梦想的工作。

从村上春树到奥茨:作家们为何对跑步情有独钟?

一英里接一英里,要接连不停地跑下去,可不是件容易事儿。跑步令人思想开阔,甚至进入一种催眠状态。而作家遣词造句,也同跑步如出一辙。

伦敦:“迷失灵魂”的文学迷宫

很多文学作品喜欢将以伦敦为背景,通常将这座城市描述成充斥着犯罪、混乱、肮脏与罪恶的城市,而且并不是在狄更斯时代里才有此番光景。

为何英美骂人用词如此不同?

同是英语国家,英国人和美国人的骂人方式却截然不同。一本刚刚出版的书就探讨了这样的问题:英国人善意的玩笑话可能在美国引起麻烦,不过常见的骂人粗话一般都可以理解。

《马赛曲》背后的故事

这是一首自由的终极赞歌。1792年,克洛德•约瑟夫•鲁热•德•利尔是一名法国军队的上尉,当时奥地利军队和普鲁士军队侵略法国,试图镇压法国大革命,正是在此次侵略之后,他创作了这首赞歌。

存在主义者:詹姆斯·邦德

《007:幽灵党》(Spectre)或许是丹尼尔•克雷格(Daniel Craig)最后一次出演邦德,少不了精彩刺激的戏码。不过,克雷格饰演的007却面临质疑:他的角色和为之奋斗的邦德事业,是否只是虚有其表,无实质内容?

墨索里尼故居之下的沉重往事

贝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在著名的托洛尼亚别墅生活了将近20年。1941年,别墅的酒窖被改造成一间地堡,以保护这位法西斯领袖。

玩自拍?你OUT了!500年前就有人出“自拍画册”了

500年前,德国有位会计师为自己编录了一本“时装写真”,真可谓呕心沥血,细致入微,完全可以叫板今天的Instagram时尚达人。

城市探险:潜入那些隐秘角落

城市探险:潜入那些隐秘角落

网络赢家——喵星人

如今,猫咪视频随处可见,透漏出不少我们对美丽与荒谬这两大极端的态度。猫咪视频可以给予我们希望,玛利亚•贝丝蒂洛(Maria Bustillos)在书中如是说。

非洲来鸿:尼日利亚正在消失的作家

2014年,诗人Tade Ipadeola荣获久负盛名的尼日利亚文学奖。

火车延误让旅途更愉快

要想游遍整个美国,坐火车或许不是最快捷的方式,但是这种延迟和轻松的步伐却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礼物,这是克莉丝汀•芬恩(Christine Finn)在德州最近发现的。